书记好党课展示——船工张水锦 一门五烈士

发布日期:2024-06-0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主讲人简介

    黄超,男,汉族,198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管理学硕士,副教授,现任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团委书记。2022年3月起担任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工党支部书记。曾获福建省保障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厦门市青年、妇女工作先进个人、厦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二、文本讲稿

船工张水锦一门五烈士

    黄超领着学员们参观烈士陵园。

    黄超: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来自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一名党支部书记,我叫黄超。今天这堂党课特地选在厦门革命烈士陵园进行,因为在这里大家可以非常好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和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

    烈士纪念碑前,学员们站定,黄超正式开始授课。

    黄超:在大家身前的这组纪念雕塑,讲述的是厦门解放时,一群船工舍生忘死、军民一心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深刻地体现着支前精神。何谓支前精神?支前精神是红色精神之一,是党魂、军魂、民魂的集中体现。它的核心是四个词十六个字:爱党拥军、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往直前。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组雕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雕像里面不仅有解放军战士,还有一名女船工。在一群解放军战士的身后,是一位手持船篙的女船工,她的原型是巾帼女英雄张水锦。她不仅代表着75年前奋勇支前,舍生忘死,参加解放厦门渡海作战的180多名船工,更是解放战争中每一位英勇无畏的支前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这堂课将从她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讲起。1949年9月19日那天,十余名国民党残兵败将逃至九龙江畔的石美村,鸣枪威胁张水锦及乡亲们渡他们过江逃跑。在这紧要关头,解放军赶到,张水锦一家和乡亲们得救了。石美解放后有一天,张水锦一名年仅三岁的孙子突发疾病,幸得解放军医疗队及时抢救,才使他转危为安。而张水锦的一位外孙却在国民党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中不幸遇难。张水锦自此认定了共产党才是中国的救星,永远跟党走成了她的坚定信念。现在,我们有幸请到英雄的后人,亲自讲述张水锦烈士的故事。

    黄文龙办公室,翻开家族珍藏的英雄史料。

    黄文龙:我是黄文龙,我的父亲就是那位被解放军医疗队及时抢救过来幸运儿,我曾祖母对党、对解放军因此心存感激。

    当解放军在部署解放厦门的战役时,因为缺乏船只和船工,所以他们要向渔民筹集船只成立支前船队。当时,我曾祖母张水锦第一个站出来报名。可公告规定老弱病残还有妇女都不得参加,我曾祖母已经58岁了,曾祖父也60多岁了,他们很坚持要求加入,在他们的坚持下,解放军终于同意他们参加支前船队。曾祖母说:“男人能上战场,我这个老妇人也能上。”就这样曾祖母成为支前船队中唯一的女船工。

    黄超:1949年10月15日下午5时,解放厦门的战役打响了。船工们驾着渔船,趁着朦胧月色,满载着解放军战士,从海沧嵩屿、集美、龙海角美、乌屿港分别向厦门岛鼓浪屿进发。

    黄文龙:我们一家5人分别驾驶着两艘渔船冲在最前面,当时,海面上风也大浪也大。他们仍然冒着枪林弹雨,一直冲在最前面。在离鼓浪屿只有100多米的时候,被敌人发现了。曾祖父和爷爷先后中弹倒下,曾祖母也受了伤。但她忍住伤痛,拼命划船,高呼冲上去!冲上去!这时候一排炮弹打过来,击中了渔船,两艘船瞬间爆炸。我们一家五口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了。

    黄超:英烈的血染红了鹭江,染红了胜利的旗帜。17日上午10时,战斗胜利结束,厦门解放。张水锦被追授为支前特等功臣,他的丈夫和三个儿子也被追授为支前一等功臣。

    黄文龙:我感到骄傲。我感到自豪。先辈们的誓言、精神和信念,无时无刻地鼓舞着我前进,也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他们永远活在我心中,这种精神品质我将一直传承下去。

    黄超:这满门英烈、这一门五烈士、这巾帼英雄张水锦,厦门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同学们,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像张水锦一样视死如归的支前烈士。正是在支前精神的强大支持下,我们党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支前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我们还要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三、PPT课件